分享者:1219524333@qq.com | 分類:雞禽類 | 更新:2014/10/9 8:46:41 | 瀏覽:30 |
一旦發(fā)病,應速確診并及時用藥,此時迅速配合瘟疫康散(黃連解毒散)煎煮飲水,配合抗體,然后使用腸毒清和抗菌消炎藥——大桿凈。及時隔離、封鎖。防止交叉?zhèn)魅?/span> |
[歷史]:1956年方定一等首先在我國發(fā)現(xiàn)本病,命名為小鵝瘟,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有本病的流行,國外,1962年波蘭的Wachink首先對本病報道,其后世界有許多國家亦有本病的報道,稱Derzsy氏病,鵝心肌炎病或滲出性腸炎等。
[病原]:鵝細小病毒,20-22nm,不同菌株均具相同抗原性,無血凝性。
[易感性]:鵝、野鵝、天鵝和番鴨。多發(fā)生于3周齡以內的雛鵝。
[傳染]:經(jīng)糞便排出病毒污染環(huán)境、飼料或飲水,通過消化道和蛋傳染。
[病癥]:潛伏期3-5天。厭食、衰竭和死亡,幼齡100%死亡,日齡較大者軟弱,活動緩慢。下痢,發(fā)育遲緩,死亡率10%~30%。
[病變]:腸道充血與出血,腸道有“臘腸樣”栓子。心肌、心外膜點狀出血。脾、肝、腎、胰腫脹出血。肺水腫,肝周炎,腹水。核內包含體。
[診斷]:病史(發(fā)病日齡)和病變,分離和鑒定病毒。在易感小鵝上復制疾病。血清學診斷。(瓊擴,ELISA,中和,F(xiàn)A等)。
[防治]:
1、不從疫區(qū)或疫場引進雛鵝或種蛋。
2、疫苗接種:母鵝于產(chǎn)蛋前3-4周進行免疫,一個月后所產(chǎn)的蛋可留作種用,雛鵝獲得母源抗體抵御小鵝瘟病毒感染。易感雛鵝可用高免血清或蛋黃防治。
3、一旦發(fā)病,應速確診并及時隔離、封鎖。 |
一旦發(fā)病,應速確診并及時用藥,此時迅速配合瘟疫康散(黃連解毒散)煎煮飲水,配合抗體,然后使用腸毒清和抗菌消炎藥——大桿凈。及時隔離、封鎖。防止交叉?zhèn)魅?
歡迎溝通交流!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