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者:47722170@qq.com | 分類:牛羊類 | 更新:2014/2/10 9:16:21 | 瀏覽:19 |
在奶牛生產過程中,繁殖直接影響到牧場的生產水平、經(jīng)濟利益、牛群的發(fā)展和增值。奶牛的繁殖力受到營養(yǎng)、疾病、遺傳、環(huán)境和管理等諸多因素影響,但隨著現(xiàn)代育種水平的提高,奶牛的營養(yǎng)是影響奶牛繁殖力最主要的因素。它主要通過影響奶牛排卵、胚胎存活等途經(jīng)直接影響到奶牛的繁殖力,不合理的飼養(yǎng)營養(yǎng)會加劇不孕癥的增加,在諸多營養(yǎng)因素中,蛋白、能量、礦物質、微量元素、維生素的過多或缺乏,均會引起繁殖障礙的增加。
|
 |
蛋白質與繁殖力
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,可作為機體新陳代謝催化劑的酶,它可以運送氧氣的血紅蛋白,參加免疫抗體,具有調節(jié)新陳代謝作用的激素等。日糧蛋白質水平對奶牛的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,蛋白質缺乏不但影響發(fā)情、受胎和妊娠,并使飼料適口性下降而導致奶牛體重下降,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奶牛的繁殖。而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奶牛的繁殖力下降恰恰是由于日糧蛋白質水平過高而引起的,由于片面追求產奶量或短期經(jīng)濟效益,經(jīng)常飼喂高蛋白的日糧,特別是在泌乳早期,日糧干物質中長期粗蛋白超過19%,會延長產后第一次發(fā)情,增加空懷天數(shù),降低受胎率,蛋白質含量為20%~23%的日糧與12%~15%相比,前者會降低子宮內PH值并增加血液中尿素水平,由于蛋白質采食量增加提高了血液中氨的濃度,降低了免疫系統(tǒng)功能,延長了子宮的自凈時間,增加了尿素氮的濃度,使子宮分泌物中尿素含量增加,改變了發(fā)情周期中的黃體期子宮分泌物的鎂、鉀和磷的濃度,降低了子宮的pH值。尿素濃度和子宮pH值的變化使子宮內膜細胞分泌大量前列腺素,抑制了孕酮的作用,干擾了孕酮對子宮環(huán)境的調節(jié)作用。使胚胎處于一種不佳的子宮內環(huán)境,從而影響了胚胎的發(fā)育與存活,引起胚胎死亡和早期流產,長期這樣的子宮內環(huán)境,是降低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。
日糧營養(yǎng)中過量蛋白質對奶牛的繁殖副作用目前有三種解釋:
1.過量蛋白質的副產物氨和尿素會殺傷精子、卵子和胚胎,造成受胎率的下降。高濃度的尿素氮會減少促黃體素與卵巢受體的結合,導致血清中孕酮濃度的降低和受胎率下降。
2.日糧營養(yǎng)中能量、蛋白質不平衡,在過高的蛋白質水平下,牛只為排泄過量氮,必須消耗能量,可能會加速奶牛的能量負平衡,引起排卵延遲,受胎率下降。
3.氮代謝的有毒副產物改變了促性腺和孕酮的分泌。
|
能量濃度與繁殖力
能量的不足或過剩都會對繁殖力產生不利影響,能量不足通常發(fā)生在飼料質量低劣,泌乳早期高峰最為常見,這是因奶牛生理特點所決定的。奶牛產后產奶量逐步增加,使泌乳所需營養(yǎng)也同時增加,而此時奶牛對采食量的反應應答遲緩。當出現(xiàn)能量負平衡時,為保證泌乳對能量迅速增加的需要,奶牛必然動用體能的儲備,引起體況下降,使促黃體素的分泌不足,從而阻止了排卵,影響了繁殖率。最嚴重的能量負平衡狀況約在奶牛產后30天左右出現(xiàn)。有資料表明,產后頭五周體況分降低0.5分~1分和1分以上的牛,產后第一次受胎率分別為53%和17%,當產后體重下降20%~24%時,母牛發(fā)情終止,卵巢靜止。
|
|
|
|
|